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

帖子

小学语文课外拓展阅读-三字经-昔孟母,择邻处

国学网 2025-04-18 09:34:33 三字经

昔孟母,择邻处。

子不学,断机杼。

窦燕山,有义方。

教五子,名俱扬。[来源:Z*xx*k.Com]

字词注释  昔:过去。处:居住。杼:织布机上的梭子。窦燕山:人名,五代后晋人。义方:好方法。俱:都。

原文大意  古时候,孟子的母亲为选择好的邻居曾三次搬家。孟子不肯学习,孟母就割断织布机上的布,来告诫他做事不能半途而废。五代后晋时有个叫窦燕山的人,他教育子女有一套很好的方法。五个孩子在他的教育培养下都学有所成,名扬四方。

经典故事

孟母三迁

    孟子小时候非常调皮贪玩,喜欢模仿周围的人。

    他家原本住在墓地旁边,经常有人在那里办丧事。孟子觉得很有趣,就跟小伙伴们玩起了办丧事的游戏。他一会儿学办丧事的人边走边吹唢呐,一会儿学死者的亲属又跪又拜、号啕大哭。

    他的母亲看到了,就皱起眉头说:“这样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好啊!”于是,孟母把家搬到了镇上的集市附近。

    集市附近商人来来往往,常和客人们讨价还价。没想到,这又引起了孟子的兴趣。他经常和镇上的小孩跑到集市观察,渐渐地也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来。他一会儿鞠躬迎接客人,一会儿跟客人讨价还价,表演得像极了[来源:学_科_网]

    孟母知道了,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:“这样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好啊!”于是决定再次搬家。

    这一次,孟母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。学校里的学生每天跟着老师读书、鞠躬行礼。孟子看到他们读书用功、待人有礼,也跟着认真地学习知识和礼仪,渐渐变得有学问、懂礼貌了。

    后来,又经过许多年的专心研读,孟子终于成为一个天下闻名的大学问家,被后人称为“亚圣”。

(三)

养不教,父之过。

教不严,师之惰。

子不学,非所宜。

幼不学,老何为

玉不琢,不成器。

人不学,不知义。

字词注释  过:过错。惰:懒惰,这里指过错。子:指人之子,这里泛指小孩。为:作为。琢:打磨。义:事理。

原文大意  生养子女却不好好教育,是父母的过错。教育学生却不严格要求,是老师的过错。小孩不努力学习,是不应该的。小时候不学习,等到年纪大了,又能有什么作为?玉不经过打磨,成不了精美的器物。人若不学习,就不懂事理,难辨是非。

经典故事一

卞和献玉

    春秋时期,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农夫,他有分辨宝石的本领。

    一天,卞和在山上砍柴时发现了一块罕见的石头。他断定那是一块精美的玉石,就进宫把它献给了楚厉王。厉王让宫里的玉石匠鉴别,玉石匠粗略看了一下就说:“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。”厉王大怒,认为卞和有意欺骗他,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。

    厉王死后,武王登基。卞和再次进宫,把那块玉石献给武王。武王也命令玉石匠鉴别,可玉石匠还是说:“它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啊”武王听了,给卞和定了欺君之罪,下令砍去卞和的右脚。

    武王死后,文王登基。这时,卞和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。他知道文王登基了,就抱着玉石在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,眼睛都哭出血来了。

    楚文王听说后,就派使者问卞和为什么那么悲伤。卞和回答说:“我不是为失去了双脚感到悲伤,只是痛心明明是玉石却被说成石头,明明是忠诚的人却被当成骗子。”说完,他又一次献上那块玉石。

    楚文王命玉石匠凿开那块石头,发现里面果真有一块上等美玉。为了表彰卞和的忠诚,楚文王命令玉石匠把这块玉石做成精美的玉璧,还用卞和的名字给这块玉璧命名,它就是后来闻名天下的“和氏璧”。

经典故事二

神童方仲永

    古时候有个农家小孩叫方仲永,他五岁时,还没有人教过他读书认字。

    一天,小仲永突然大哭着要纸和笔。父亲觉得十分惊讶,急忙到邻居家借来给他。小仲永一拿到纸笔,便立即作了一首诗,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赞赏的地方。

    小仲永的父亲把这首诗拿给全乡的秀才观赏,大家都赞不绝口,认为小仲永是一个神童。

    这件事传开以后,人们为了考考小仲永的能力,就指定物品,让他现场作诗。没想到,小仲永很快就写出了不俗的作品。

    人们对此感到非常惊奇,纷纷请方仲永父子到家里做客,有的人还花钱请小仲永写诗。小仲永的父亲见不干活也有钱赚,就每天都乐呵呵地带着儿子四处宴饮。

    有人向小仲永的父亲建议:“你的儿子这么聪明,应该送他去上学,好好培养他。”可他父亲却说:“我的儿子是神童,还需要学习吗”因此,小仲永一直没有去读书学习。到十二三岁的时候,仲永还能作诗,但诗的文采已大不如从前了。又过了几年,仲永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,变得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了。

声明: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我们,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,谢谢!
国学网传递国学资讯,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便捷、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服务,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多元化国学网。
关于我们
公司介绍
发展历程
联系我们
本站站务
服务协议
本站义务
友情链接
业务合作
广告服务
商家入驻
我要投稿

手机APP

官方微博

官方微信

三己(山东)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5145619号-1| 客服邮箱:3131816650@qq.com
QQ|Powered by © 2001-2025 Guoxueweb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