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

帖子

佛法在印度的分期弘扬以及三乘教学

国学网 2025-04-08 08:17:40 汉传佛教

佛法在印度的分期弘扬以及三乘教学

一、 原始佛教时期:指佛陀初转法轮到涅槃这段时间。这一时期,僧团中 佛法的教授重点在小乘佛法,弟子们多证阿罗汉果位。 二、 部派佛教时期:佛涅槃后四百年,佛教内部分成许多派别,此时期佛 法学习的重点仍是小乘教理,但开始向大乘过渡,有些已证罗汉果的弟子 开始转向菩萨乘。因原始佛教时期和部派佛教时期大多数佛弟子学习佛法 的重点在小乘佛法,故统称小乘佛教时期。此时期大致有五百多年。 三、 大乘佛教时期:佛涅槃后的第二个五百年,佛陀弟子们学习佛法的重 点转入大乘佛法。有弟子证菩萨果位。 四、 密教时期:佛灭后第三个五百年,密教盛行。这一时期佛法学习的重 点在密法,菩萨乘和金刚乘的果位皆有人证得。 佛的三乘教学时期,简单地说,就是小乘佛法时期、大乘佛法时期、密乘佛 法时期。(在《法华经》中,三乘指小乘(声闻乘)、缘觉乘和菩萨乘。但现在 一般把声闻乘、缘觉乘划分为小乘,菩萨乘划分为大乘,大乘再分为显宗和密 宗。显宗和密宗只是在修证法门和戒律上有很大不同,但在见地上都以大乘见为 指导思想)。

现代佛学常说三乘佛学,一般指大乘、小乘和密乘。 小乘佛法时期是指佛初转法轮到佛涅槃后约四百多年,佛法在印度的传播。 重点是从红尘出离、持戒、修四禅八定及寂灭定,有很多人从凡夫地证阿罗汉 果。尤其是佛在世时,很多弟子短时间即可证得阿罗汉果。在见地上,因知苦及 苦的根源,所以离情去欲。在修证上以“人无我”(即“人”中并无一个常住不 变的“自性”存在)的见地做指导,证四果阿罗汉。 大乘佛法时期是指佛灭后的第二个五百年,大乘佛法在印度兴起。因合乎当 时印度的时代背景和众多修行者的需要,故得到迅速发展并很快达到巅峰。修行 者的重点是修六度(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),入世行菩萨道, 自度度人,圆满功德。在见地上,知“色空不二”,所以“心无挂碍”地行菩萨 道。在修证上以“中观”、“唯识”做指导,证十地菩萨果位。小乘证四果阿罗汉的佛弟子们大部分转向菩萨乘,成为果位菩萨。(果位菩萨指从初地到十地的 菩萨等级) 密乘佛法时期是指佛涅槃后的第三个五百年,印度佛法的传播转入密乘。密 乘的重点是令自己身、口、意清净,并与诸佛相应,得到果位上师与佛菩萨的灌 顶,在修行中主张“以欲制欲”、“以贪制贪”,最后实证“这世界一切法与实 相不相违背”的见地,即身成佛…… 在此期间,证得菩萨乘果位、金刚乘果位的圣者均有,但已是大浪淘金。

声明: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我们,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,谢谢!
国学网传递国学资讯,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便捷、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服务,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多元化国学网。
关于我们
公司介绍
发展历程
联系我们
本站站务
服务协议
本站义务
友情链接
业务合作
广告服务
商家入驻
我要投稿

手机APP

官方微博

官方微信

三己(山东)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鲁ICP备2025145619号-1| 客服邮箱:3131816650@qq.com
QQ|Powered by © 2001-2025 Guoxueweb.com